听新闻
放大镜
汗水浇灌希望,团结凝聚力量——姑苏区检察院参赛队在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审查与汇报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2019-09-19 14:31:00  来源:姑苏区检察院

  9月11日傍晚6点,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审查与汇报技能竞赛现场座无虚席,等待着获奖名单出炉这一关键时刻的到来。“最佳书记员奖”:姑苏区院,李莉;“团体三等奖”:姑苏区院……伴随着主持人掷地有声的播报,姑苏区检察院刑检部门再次以自身努力续写优秀的实力篇章!

  领导身先士卒,带头啃“最硬的骨头”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从接到参赛通知的那天起,分管刑检工作的卫弘副检察长就陷入殚精竭虑的状态。如何选拔一支优势互补、专业能力完美搭配的参赛团队,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刑事案件中捕捉到“考点”提前准备,才能在高手云集的巅峰对决中多几分取胜的把握?而且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竞赛要求分管领导亲自上阵,领导决策的表现将纳入总分。因此,卫检不仅亲自研究制定备赛方案,还全程参与赛前训练。由于卫检分管多个部门,还负责姑苏区检察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会议多、听汇报多、等待她决策的事项多,备赛那点事就只能靠加班加点来完成。如果说卫检承担的是战略制定者的角色,那么检委会专职委员、第一检察部主任寿樱更像是一位战术执行者。作为一名荣誉等身的优秀公诉人,面对各院后起之秀辈出的局面,并没有顾虑太多,主动挑起汇报案件争议的“重担”,并且敏锐地感知到正当防卫、涉黑涉案案件有可能成为竞赛的重点,从“优公赛”考题和本院办理的疑难案件中精选了4个进行模拟。赛场上,当队员们看到竞赛案例的那一刻,内心是笃定的,汇报时,寿主任严丝合缝、环环相扣的说理又给大家增添了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备赛期间,寿主任仍然承担着上级交办的专案任务,还应邀到异地授课,竞赛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又赶赴省院汇报工作。

  队员全力以赴,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团队参赛最重要的就是在磨合中熟悉彼此的思路和风格,提高彼此之间的默契和合作,提升团队战斗力。而队员们手头工作繁忙,如何既不打乱工作节奏又做好参赛准备呢?在备赛最初的日子里,各人分头从刑事审判参考、高检院指导案例中搜寻典型案例,利用每天中午的“碎片化”时间聚在一起研究学习。进入模拟演练阶段后,按照市院当时提供的竞赛标准,全程模拟一次案件审查和汇报需要8小时,此时检察官助理廖宗林正协助卫检办理一起恶性杀人案,主任检察官寿樱手上有专案,员额检察官杨静雯既要准备一起不起诉案件的公开宣告,又在办理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转交线索的批捕案件,书记员李莉同时还要参加全市检察机关书记员(速录员)业务技能竞赛,真是千头万绪,分身乏术!既然白天没有时间,那就利用晚上;晚上没有时间,就利用周末。就是凭着这样一股韧劲,团队完成了4次模拟训练,最晚的一次奋战到晚上十点。要知道,廖宗林的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家中许多琐事需要打理;杨静雯的儿子对于妈妈双休日“玩失踪”意见很大;李莉每次都要把女儿哄睡后才能腾出时间准备好各种类型的案件汇报ppt模板……他们也曾感到疲累,也曾有过不舍和愧疚,然而这一切,都抵不过强大的责任心,每次只要领队一召集,他们就一定会准时出现在训练场。谁都不愿意因为自身原因影响团队,全力以赴,没有借口!

  部门联动助力,做好“幕后支持者”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项比赛往往考验的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赛前两周,为了让参赛队员们全力冲刺,不再给他们分派新案,刑检部门其他干警就要多承担些办案任务。队员们模拟演练时,也组织他们参与其中,大家都把这次竞赛当成自己要参加的那样重视,积极献计献策,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备赛那段时间,不管晚上还是周末,办公室都会按时送来热腾腾的饭菜。比赛需要准备5台外网笔记本电脑,库房里只剩下2台全新的,政府采购又有一定周期,时间上来不及,就把院里成色较新的笔记本调剂出来,经技术人员反复调试,确保正常使用。总之,只要竞赛需要,不计得失,不计功夫,保障到位。

  一次比赛,一场历练,一路艰辛,一程收获。它让我们懂得“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而有希望”,也再次见证了姑苏检察团队“上下一心、左右协同”的强大合力!

  编辑:周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