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姑苏区2018年度志愿服务、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总结大会上,一场反映姑苏区检察院“让文物建筑‘活’起来——苏州古城文物建筑公益调查项目”缘起、推进、成效的音诗画汇报展示,引起了与会领导和媒体记者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伴随着悠扬舒缓的背景音乐,一帧帧现场感极强的画面交替呈现,一群青年检察官娓娓道来,讲述文物建筑的宝贵价值、历数破坏文物古建的种种乱象、以及姑苏检察人为保护文物建筑不遗余力、奔走呼号的故事,虽然只有短短7分钟,但表现力丰富、感染力十足。苏州市文明办副主任汪苏春观看后印象深刻,立即表示要将此项目作为机关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典型案例,组织全市机关单位进行学习。
毋庸讳言,这是一场成功的展示,成功背后,是领导的重视,8个部门的支持,节目组10位参演者的努力,后勤保障组4位干警的默默付出,是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感人片段……
遭遇峰回路转
2018年12月27日傍晚,离下班还剩半小时,姑苏区检察院里一片繁忙景象:市检察院组织的条线考核进入“评审阶段”,各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送审材料;区里的年度综合考核任务刚刚下发,领导干部述职、各类人员年度评先评优等工作即将展开……
检察政治工作部突然接到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区文明办要求,在半个月时间内,以音诗画的艺术形式,总结“让文物建筑‘活’起来——苏州古城文物建筑公益调查项目”开展成效,并在全区层面进行展示。
从策划到展示半个月,还必须是音诗画形式!要知道,之前院里组织的几次音诗画演出,都要准备至少2个月。
第一时间向徐检汇报,徐检的指示十分明确:这是区委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信任,我们要排除一切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院里在资金和人力上予以保证。
接下来与各部门的沟通都非常顺利,检察政治工作部、检察综合管理部、刑事检察一部、职务犯罪和金融犯罪检察部、民事行政和控告申诉检察部各派1名干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检察部派出3名干警,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检察部在仅有3名干警在岗的情况下也派出了2名干警,10个人的“节目组”组建完成,没有一个部门有任何推托,之前准备好的“思想动员”完全没派上用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检察部副主任、苏州古城文物建筑公益调查项目的负责人姚莉,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加班完成了项目介绍的初稿,整理出了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各类照片和视频资料。
高效源于齐心
1月8日中午12点,西三楼会议室内,经过专业老师的挑选,从10位参演干警中敲定了4名主诵、6名辅诵。因为还要急着赶往其他单位进行指导,给每个人安排好角色后,专业老师留下一份示范录音,就匆匆地离开了。
现实的情况是:4名主诵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除许莹外,其余张彦斌、朱瑞玺、颜一顺都是2018年新进干警,对这个项目的了解十分有限,如何在短时间内把握朗诵要领,融入真情实感,且做到不同角色之间衔接流畅、过渡自然?负责该节目的检察政治工作部陈元立当即决定,利用每天午休时间突击“朗诵关”。
在之后的几天里,只要一过饭点,5个人就会集中到濂溪坊,跟着老师的录音,逐字逐句模仿。这次的脚本是散文,有别于诗歌的直抒胸臆,更加讲究感情的含而不露,对朗诵技巧的要求更高。4位主诵中,张彦斌当过校园广播台主播,不仅发音标准、嗓音条件好,对语言的拿捏和处理也游刃有余;另一位主诵朱瑞玺则受平时说话习惯的影响,发声技巧把握有问题,遇到处理不好的地方,张彦斌就主动示范、纠正谬误,当起了“小老师”。陈元立一方面介绍项目的开展情况,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同时也结合之前的参演经验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1月13日,周日,农历腊八,录音进行时。为了尽量减少等待时间,指导老师让辅诵先录,然后是3位主诵,最后轮到任务最重的张彦斌,他一个人几乎承包了朗诵全部内容的一半。录完的人可以先行离开,实际上却没有一个提前离场的,包括录音棚外尚有孩子和家人在等候的李洲颜。或许是基本功扎实+训练认真,又或许是大家的支持给了他信心和力量,张彦斌朗诵部分的录音一条就过,连从事专业朗诵多年的老师也啧啧称赞。
1月15日,距离预定展示的时间还剩2天,全体参演人员开始排练舞台造型。由于缺乏专业基础,人往舞台上一站,从脸部表情到肢体动作,都是呆滞僵硬的。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经过2小时的不断修正和反复操练,从一开始的拘谨局促到能够配合走位、手势乃至眼神表情达意,干警们的舞台表现力迅速提升。在得到指导老师“上台没问题”的评价后,他们又结合全程录像对照查找不足,主动要求多练几遍,“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我们代表的可是检察院的形象啊!”
完美没有借口
万事俱备,总结大会因故延期至年后。
2月底,接文明办通知,姑苏区检察院推送的音诗画《叩响文化古城的门环》定于3月4日在志愿服务、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总结大会上进行展示。而这个时间,节目组10位干警中有7位正在省检察官学院参加新进人员培训。
又是一次戏剧化的转折。
重新找人排练已经不可能,只能硬着头皮向上级院请假。作为全省新进干警的首次集中培训,省院向来高度重视,如此大规模的请假能否获批?不批准又该如何?
经过一整天焦急的等待,终于在晚6点等来了好消息,省院准假一天!
为了顺利完成展示任务,又尽可能减少对培训的影响,必须计算好来回的时间。从苏州到省检察官学院,136.4公里,单程两个多小时,3月3日白天课程结束后将学员们接回苏州,3月4日完成展示任务后再送回省检察官学院,正好能赶上晚上的课程。
于是,检察综合业务部的两位驾驶员陈剑锋、宋伟栋先后加入了“加班”行列,该部还派出了擅长化妆的李莉助阵。
3月3日,周日,19:40,学员们如期回到苏州,他们刚刚参加过一次学院组织的PPT竞赛,大部分人已经连续好几天熬夜到凌晨。
3月4日,早上9:00,干警们从单位出发至会场,进行最后也是唯一一次彩排。尽管因为春节、培训等原因,好久没排练过了,现场的舞台也比预想中小了很多,干警们还是很快进入了最佳状态。“拍摄照片就交给我吧!”“化妆师”李莉主动请缨,“他们化妆美美的,更要拍得美美的!”唯一的“小插曲”就是陈闽敏身上的羽绒服略显臃肿,尽管已经从同事那里借到了一件,但他总觉得别人的不够合身,特地利用午休时间匆匆赶往万达广场购置了一件春装。虽然价值不菲,但他觉得值,“不能因为我影响了节目的整体效果啊!”
下午2:30,伴随着掌声和闪光灯,音诗画《叩响文化古城的门环》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呈现在全区志愿者行动协调委员会39家成员单位和媒体面前。此刻,接送部分干警回省检察官培训学院的车辆已在会场外等候多时,他们尚来不及卸下妆容,就又踏上了回程的路途。
一次小小的展示活动,即便有再多的一波三折、感人故事,终究只是检察事业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很快就会湮没于岁月层沙,但这种“一个团队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起拼”的精神,承自过往,开启未来,必将在姑苏检察人的血管中流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