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我们身边的“行动榜样”】 第七支部周慧婷
2020-07-30 11:22:00  来源:

  周慧婷:是“思考者”更是“行动派”

  在办公室有这样一句格言:“跑起来办事务、静下来写文章、跳起来摸高处。”用这句话来形容周慧婷,再贴切不过。在办公室工作一干就是14年的她,既是笔杆子,又是大管家。对于她来说,白天干事务、晚上写文章是常态。纵然这样,在工作之余,自我提升、服务群众她一样没落下。她撰写的论文、简报、宣传材料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她带领支部将检察宣传、普法工作与党建相结合,推出“三微”普法特色工作,支部被评为优秀党建共建结对单位。

  她是紧跟形势的“思考者”。“形势永远在变,如何找准重点做文章,发挥好自身职能,关键还是需要静下来思考。”平时的周慧婷,话不多、声音不大,但一谈起工作来却条分缕析、直切主题。

  近年来,她围绕姑苏检察院在医疗、教育、生态等群众关心领域办案情况,发挥办公室的参谋决策作用,开展情况分析,提出对策建议。聚焦打造“硬核”姑苏、营造法治营商环境,参与筹备“姑苏区法治营商检企联盟”,到工商联、企业倾听意见,将意见传达给检察机关各职能部门,为企业度身定制了服务方案,形成了“126计划”和20余项法治护航、法治引领计划。

  作为支部书记,她紧贴群众的法治需求来开展普法工作。“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就及时提供什么样的普法套餐。”她率领支部推出“三微”普法特色工作,通过开办“微课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以案说法,释法说理;拍摄普法“微视频”,方便群众居家在线观看,接受法治教育和讯息;利用“姑苏检察发布”微信公众号,开辟以案普法栏目,引导法治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她是步履不停的“行动派”。2018年,姑苏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26名犯罪嫌疑人的重大买卖野生动物案进入了她的视野。案件嫌疑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出于好奇、喜爱而购买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饲养,误入了违法犯罪歧途。“案件反映出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辨识能力和法律意识是极度缺乏的。”周慧婷认真分析案件所体现出的问题情况,思考如何加大普法力度,尽最大努力保护野生动物,做到“爱它而非害它”。

  2019年,“法眼识动物”互动平台在“姑苏检察发布”微信公众号上线。周慧婷带领第七支部的同志们一起,利用一年的时间到图书馆、学校、企业、地铁沿线、餐饮行业,以图片展、公益宣传片、模拟法庭、公开课等形式,开展了18次野生动物保护主题宣传。她牵头策划拍摄的公益宣传片获得两项国家级大奖。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在小小的野生动物身上花费如此大的精力。直到年初疫情发生,野生动物保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姑苏区检察院将“法眼识动物”平台功能进行了拓展,线索在线举报变得更加方便,办案流转等留痕、规范,还融入了检察公益诉讼职能。

  让公众掌握野生动物保护常识,主动参与野生动物保护行动迫在眉睫。出于防控需要,线下不行,她就线上开展普法。利用两微一端、互联姑苏平台,将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传播到社区、学校。撰写的报道还登上了新华社、学习强国。

  耗时一年半,紧盯一件事。在周慧婷看来,为人民服务,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用她的话来说:“群众事情再小,都要用心,做出大文章。”

  编辑:周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