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姑苏检察人闻令而动,牢记使命投身“疫”线,筑起“最强堡垒”,坚决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冲锋在前,奋战一线
率先抓落实,不缺执行力。姑苏区检察院通过成立突击队、行动支部,将战斗堡垒建到疫情防控最前沿,让党员干警冲锋在核酸检测、社区防控、火车站防控、隔离保障第一线。院领导、部门负责人带头,“退二线”、临近退休干警积极参与,108名干警职工志愿参与防疫工作共计1418人次,50余名同志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其中2名班子成员参加区机关特别行动队,25名同志进驻集中隔离点,10名同志担任社区书记助理,另有17名同志对口支援街道及下沉社区,协助每日开展疫情防控。
他们摸排居民自测体温情况、上门统计居民生活需求、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秩序、做好核酸监测点样本采集工作、挨家挨户排查外来人员、指导有就医需求的居民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做好每日送餐送菜、生活垃圾收集、环境消杀工作……
他们常常连续十几个小时奋战在抗疫一线几乎没有休息。从老百姓的方方面面需求入手,“执行”的过程就是给老百姓“定心”的过程。
丁国文同志是姑苏区检察院派驻吴门桥街道盘溪一社区书记助理,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中,她一直秉承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确保排查数据信息精准。在“扫楼”排查外地来苏人员时,丁国文每到一户都详细询问家庭成员情况,不厌其烦核对相关数据,多次排查出风险人员,及时排除了潜在危险。工作中的丁国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多次打破僵局。一次有一户夫妻二人因与风险区有关而需要采取居家隔离措施,但这对夫妻因没有固定收入,担心隔离后无生活来源造成基本生活没有保障,故而产生抵触情绪,与社区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造成隔离工作一度无法顺利进行。丁国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自掏腰包为这对夫妻购买了米面油肉蛋蔬菜等生活必须品,送到夫妻二人手中,并耐心细致解释疫情防控政策,承诺社区一定会解决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困难。夫妻二人被丁国文诚恳的态度所打动,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完成居家隔离相关措施,确保了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检察部副主任郑佳俊自从担任吴门桥街道友联社区书记助理以来,日以继夜奋战在社区防疫一线,配送物资、收取垃圾、填报数据报表、电话核实、安装门磁等等,每天工作都超过12小时。他积极参与核酸检测保障工作,共计参与所在社区及支援兄弟社区核酸检测10余次,每次均在凌晨5点准时到岗。有一天晚上6点接到核酸检测通知,郑佳俊一直忙到深夜12点才做完准备工作,次日凌晨5点,又准时出现在社区点位上。一段时间郑佳俊因被赋黄码暂时居家,但他并没有趁这个难得的机会休息一下,而是根据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规定和社区实际,为社区拟定了《居家健康监测人员须知》,上面简明扼要列明了居家隔离人员行为规范和社区提供的相关服务,便于居家隔离人员按相关要求操作,《须知》发放后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家隔离人员的交口称赞。
他们,是果敢坚毅、无私奉献的逆行者;他们,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他们,在关键时刻顾大局、识大体,展现了强大的组织力执行力战斗力。
报告!我是党员我先上!
疫情是一面镜子,检验的是忠诚、干净、担当的铁军意志,反映的是检察干警的态度、能力、作风。
姑苏区检察院迅速组织派驻隔离点的11名党员同志成立“检护‘疫’线”行动支部,由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标兵、第四检察部副主任吉亚辉同志任支部书记。
作为隔离酒店点位负责人,吉亚辉同志从大数据工作中获得灵感,建立了人员信息动态管理库,将所有入住人员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健康信息进行了汇总并深度分析,突出分类管理,通过对不同人员用不同颜色标识,更好地做好数据保障工作。他了解到谭师傅患有高血压,每天傍晚都会打电话询问其身体状况,保证有足量的降压药。他明白闭环管理工作人员长期两点一线、疲劳作战、顾不上家里,因此及时掌握人员心理动态,开展疏导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1970年出生的林涛同志在接到派驻隔离点的通知后,丝毫没有犹豫,立即到岗,作为派驻隔离点年龄最大的党员同志,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担当。
行动支部在隔离点联系群众时注意发挥检察工作特长,针对涉疫电诈频发的情况,结合最高检发布的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创新普法方式,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线上普法平台,让群众动动手指就能获取反诈骗知识,同时积极解答群众相关问题,防范电信诈骗。
行动是无言的感召。在党员同志的感染和带动下,所有驻点同志使命感爆棚,他们说“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张伟伦同志虽然挂念家中只有一岁多的孩子,但面对疫情,他毅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逆向而行奋战在抗疫一线。张志鑫同志在结束防疫任务的第二天清晨又接到紧急通知二次上岗,进驻塘坊苑小区。朱晗同志作为第一批前往隔离点的人员,已负责隔离人员的物资保障及医疗废物处理等后勤工作45天,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因为他深知自己处于距离疫情最近的防线之一,每一丝付出都会使得群众向正常生活的恢复更近一步,疫情不退,他不退。
疫情面前,每个支部都是一座战斗堡垒,每名党员都是一面鲜红旗帜。面对考验,驻点同志一致表示将全力以赴,把“检护‘疫’线”行动支部建成姑苏区疫情防控一线的坚强堡垒,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检察力量。
构建“互联网+检察”模式,提升服务群众质效
群众的法治需求不会因疫情而停止,检察工作更不能因疫情而停摆。姑苏检察人在防疫关键时刻,只变形式不降质量,以“让群众满意”为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责任担当。
该院通过远程提讯、云公开听证、云开庭、云办理等方式保证办案节奏,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托现代科技助力检察工作,畅通服务群众的渠道。
疫情当下,应届大学生面临着实习难的窘境。为此,姑苏区检察院与苏州城市学院法学院联合开展线上实习,通过新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检察工作。检察官们在防疫与办案之余,采用录播与直播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检察职能、讲解检察实务。结合微信群及时与实习生进行交流沟通、解疑释惑,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
身为保障封控区的突击队员,张彦斌同志白天服务小区居民,晚上抓紧备课;龙飞、李晓聪、王玉佳、李莉等同志既要下沉社区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又要办理手头的案件,还要见缝插针修改课件;第七检察部副主任胡舒琼尚处于手术后的恢复期,主动承担了2门课程。
目前,姑苏区检察院已推出了以介绍“四大检察”“十大业务”为主要内容的5堂录播课,以及“鉴定意见的审查”“民事强制执行的基本流程”“民事诉讼流程精讲”“平安校园,青春无诈”“知毒识毒,防毒拒毒!”等系列检察实务课和法学沙龙研讨活动。实习生们积极参与专题调研、线上公开听证,在微信群中对线上实习模式纷纷点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体姑苏检察人清醒认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特殊时期主动融入服务疫情防控大局,扛起责任,实化举措,关键时刻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战得胜,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