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用行动传递党员的温度
第四支部的林涛,是一名长期在控告申诉岗位工作、富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党员。2020年初,他主动报名参加院内的防疫突击队,被派驻苏锦分流点。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一名成员,从最初的反复摸索,到后期的熟练运作,林涛数不清有多少次,自己在手忙脚乱中渡过了艰难的时段。同时,分流点直面处理的是从火车站、高铁、机场转来的重点地区来苏人员,相对风险较高,要做好分流点的工作,除了不退缩、有担当、多学习之外,更要有责任感、有人情味,在每一次处理突发状况和群众诉求时,耐心听意见、用心想办法,“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让服务保障工作更有效果。”
二月中下旬,随着企事业单位的复工复产,从火车站、高铁北站分流过来的人员不断上升,分流点的工作量剧增,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却一点也不能马虎,防控措施严之又严。分流点的工作人员都互相提醒,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复杂的工作环节,疲惫的长途旅行,焦躁不安的等待,让许多人都产生了抵触情绪,林涛边核查登记,边做好解释工作。“年龄大、不会扫码的,我们告诉他稍等,腾出时间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带着小孩的,我们优先登记和派车,大家都是出门在外的,相互理解通融,尽量避免冲突。”记得有一次分流时人员特别多,眼前的二十多人处理完毕,在核对登记信息与交接单时,却发现有一名来苏人员在混乱中私自离开了。当时他急得一边不断电话联系当事人,一边求助公安部门寻找,“你自己私自跑开,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多想想别人啊!”在林涛的敦促下,那名人员半小时内自行返回了分流点。
一个初春的夜里,在林涛的值班中,接收了一名从阜阳老家赶回苏州工作的女孩,虽然困倦,他还是麻利地完成了所有流程。正准备派车送女孩到社区时,她却突然收到了房东的一条短信,立刻脸色大变,不肯上车。林涛追问她,才知道是房东通知她解除租房合约,甚至已将房租全额退还。“没有住处怎么办啊?”涉世未深的女孩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别急,先问问单位。看看单位有没有宿舍,不行还可以用隔扇先将就几天。”林涛安慰着小姑娘。几分钟后,单位答复了:无力解决,但允许请假回家。这种情况在以往的处理中也有,原则上是对本人劝返。但女孩边哭边说,离开老家来苏州时,和当地签了承诺,疫情期间许出不许回,所以暂时也回不了老家。
群众有实际状况,不能简单的“一刀切”,还是得解决她真正的困难,林涛心里这样想着。“小姑娘别哭,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林涛边安慰,边拿出值班人员的方便面和火腿肠,“坐了半天的火车饿了吧,来,先泡碗面吃!”春寒料峭的夜里,一碗泡面显得格外安抚人心,女孩边吃边听林涛在电话中反复和社区、街道沟通。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从深夜到凌晨,终于说服原来租房的社区开出交接单,女孩进入宾馆隔离观察。当听到那句“谢谢你”的时候,林涛觉得很欣慰,“帮助了别人,特别有意义。”
林涛说,疫情防控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自己真切感受到,为国家为人民尽一己之力是幸福的。它还在时刻提醒自己,唯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他愿意继续坚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工作理念,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一名党员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