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抗疫系列宣传二)速写!画出姑苏检察最美的战疫群像
2022-01-25 14:46:00  来源:姑苏区检察院

  姑苏区检察院有一张《疫情防控人员抽调情况表》,上面记载着25名干警的名字:刘飏、王卓飞扬、吴航、黄薇、姜缘、张坚、张超、孙全、沈同、周永俊、计俊杰、许贤钦、李玮、张伟伦、郑永华、赵江、钱丰、朱纪聪、林涛、郁文武、王亚洲、宋伟栋、张群、张志鑫、陈剑锋。他们主动请缨前往战疫一线,火车站、隔离点、昆山涉外转运点、疫苗集中接种点……留下了他们不辞辛苦、勇毅前行的足迹。他们的经历,勾勒出一幅幅真实、动人的抗疫速写,映照出疫情之下姑苏检察人的守护和担当。

  画面一:疫情防控,是最响亮的“集结号”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疫情防控,吹响了检察干警集结号,检验了“我不上谁上”的思想自觉和“冲锋在前”的行动自觉。

  2021年4月,苏州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面启动,张坚、孙全、赵江三名“60后”紧急奔赴体育中心方舱疫苗接种点,却意外遭到相关负责人“婉拒”。原来,该接种点每天接待人流量8000-10000人,工作强度之大,连20多岁的年轻人都直呼“吃不消”。但为了能让其他检察官和助理们全力投入办案,三名同志在明确知道工作强度后,仍坚持留下,时不时就有群众前来询问,接种点在哪里?留观区怎么走?……一天下来要回答近百个提问,嗓子火辣辣的疼。

  周永俊、计俊杰、李玮、王亚洲、宋伟栋是抗疫“老兵”,每人都参加过两次以上的专项行动。2020年2月因疫情突发,周永俊提前结束春节假期,匆忙从安徽返苏成为突击队一员,他挨家挨户了解小区居民出行情况、宣传最新疫情防控措施、帮助企业复工复产……2021年11月,周永俊又被派往昆山涉外疫情防控专班,因防控经验丰富,被任命为专班班长。肩头的担子重了,他更是丝毫不敢懈怠,11月19日这天是他的生日,微信里亲友们的祝福一条连着一条,他却顾不上回复。

  姜缘是2021年进院的检察新兵,2022年的春节,他即将在昆山防疫专班度过。接到招募令的瞬间,小伙子有点懵:大半年没见家人了,原本打算趁着假期照顾工伤在家的妈妈,可当看到“年轻男性”“接种完三针疫苗”几个关键词时,他认定自己是最适宜人选,面临家庭特殊情况和防疫重任,他毅然选择了奔赴战疫一线。

  画面二:疫情冰冷,却抵不过检察人的温情

  1970年出生的林涛是首批突击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被分配到火车站,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返苏人员进行排查、分流。在一次值班中,他接收了一名从阜阳回苏工作的女孩。当他按照正常流程准备派车送女孩回社区时,女孩却迟迟不肯上车。原来房东刚刚发来通知解除租房合约,她已无处可去。面对着急落泪的女孩,他拿出值班人员的方便面和火腿肠,让女孩先“垫垫饥”,同时抓紧和社区、街道取得联系,经过两个多小时电话沟通,最终说服出租房所在社区开出交接单,女孩顺利进入宾馆隔离观察。当听到女孩上车时那句“谢谢你”的时候,林涛觉得天很冷、人很累,但心很暖。

  铁路是控制疫情传播的关键地带,增援火车站和高铁北站的刘飏、王卓飞杨、吴航、钱丰,每人每天要分流十几个来自重点疫区的人员。严格的分流程序、疲惫的长途旅行、焦躁不安的等待,难免有些人会被负面情绪裹挟,他们既要认真核查,又要用心安抚群众情绪。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近半百的阿姨被带到王卓飞扬身边,阿姨焦急地问:自己没有中高风险地域旅居史,为什么不能离开?王卓飞扬细细询问并查看行程轨迹后,确认阿姨的话属实,体温也正常,不能出示健康码是因为操作手机不熟练导致的。为了她今后出行方便,王卓飞扬耐心帮忙,手把手教会了阿姨调出绿色健康码。

  黄薇、沈同被安排在昆山涉外防疫专班,一次转运工作中遇到6名日本人,现场没有配备翻译,专班里也没人会日语,怎么办呢?两人急中生智,借助微信的语言翻译功能和日本人进行沟通,最终顺利将他们转运至隔离酒店。

  哪怕多花几倍的时间,多费几倍的劲,也要尽力帮助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姑苏检察干警,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温情善意,消解着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践行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铮铮誓言。

  画面三:抗疫之责,容不得半点马虎

  检察办案,不能忽视每一个证据每一个细节;疫情防控,同样离不开这样认真负责的态度。

  许贤钦、张志鑫被派往昆山华侨国际博览中心接驳乘客。因为带着口罩和面罩,加之场地内人员嘈杂,在核对信息时经常听不清对方的声音。他们知道信息核对的重要性,并没有抱着马马虎虎、大差不差的态度,绝不轻易遗漏任何信息。对方听不见,他们就提高音量再次询问,有时一句话要来往反复交流多次,每次都要经历数小时才能把所有返回姑苏人员全部登记确认完毕。8月秋老虎发威,当脱下防护服消杀时,他们全身的衣服、裤子、甚至鞋子都湿透了,湿漉漉的头发凌乱不堪地贴在额头上,镜片也被汗水模糊。

  郁文武最初的工作是通过微信群24小时无间断查收专班各项工作消息。为此,他设了闹钟,确保夜间每一小时唤醒自己一次。后来为了排查居民出行情况,平均每天拨打一百二三十个电话。2020年这一年,郁文武23岁,他说“23岁的战疫,或许是青春最美的模样”,而那本“苏州市优秀共青团员”的证书,则是最好的见证。张超的值班时间也经常安排在晚上10点到凌晨6点。当寂静的夜里间隔性地响起喧嚣的人声,他就知道这是前方送来的分流人员,立马打起十二分精神开始工作。他和分流点的工作人员经常互相提醒,一定要严格按流程进行人员分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郑永华、朱纪聪在体育中心方舱服务的6天,每天从8:30开始工作,一直到疫苗用完,常常要站一天,实在吃不消的时候找个小板凳坐上几十秒,一有人来询问就立马站起来开始工作。

  春去秋来,在不断反复的疫情中,姑苏检察人为胜利的希望努力耕耘着。

  张群说:我们突击队员互相激励,绝不在危险面前露怯。

  张伟伦说:看到居民们口罩下满足的笑容,一切都值得。

  陈剑锋说:我时刻记得自己是姑苏检察的一员,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姑苏检察的形象。

  ……

  疫情终将过去,而记忆也会随着时光逐渐模糊,可抗疫背后的感动、坚守和奉献都将凝结成力量,让我们更有底气应对今后的任何挑战和困难。

  编辑:周慧婷